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教委 关于实施天津市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建设标准

(2013—2015年)意见的通知

津政办发〔2012〕135号

各区、县人民政府,有关委、局:

市教委《关于实施〈天津市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建设标准(2013—2015年)〉的意见》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照此执行。

 

关于实施《天津市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建设标准(2013—2015年)》的意见

 

市教委

 

为了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按照教育改革和发展工作部署,2008年,我市制定并实施了《天津市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建设标准(2008—2012年)》(津政办发〔2008〕123号),并由市教委牵头,组织教育督导专家,对全市1200多所义务教育学校逐一进行评估验收。通过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标准建设,我市初步形成义务教育较高水平均衡发展的格局,为实施下一阶段工作任务打下了良好基础。

为巩固和提高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建设成果,继续落实分阶段推进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建设的工作目标任务, 特制定《天津市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建设标准(2013—2015年)》(以下简称《标准》)。现就《标准》的实施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印发〈天津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通知》(津党发〔2010〕17号)和市人民政府批准的《天津市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要求,按照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的核心理念,坚持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坚持教育公平性、公益性和普惠性,坚持《标准》的持续、发展和创新,以内涵发展为重点,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着力加强内涵建设,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高学校办学水平,提高教育质量,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完善教育督导机制,在更高水平上促进我市义务教育学校优质均衡发展。

 

二、基本目标

巩固和发展我市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建设成果,坚持科学发展,突破关键环节,通过实施《标准》,着力加强学校现代化基础建设,突出内涵发展;着力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强化教师队伍建设;着力加强教学管理,提升学校办学品质。到2015年底,使全市义务教育学校全部达到新阶段现代化建设标准,实现更高水平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三、工作重点

按照《标准》着力推进以下工作:

(一)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合理规划学校布局,落实就近入学制度。加强校舍场地的建设和管理,完善学校生活设施,加强教学仪器设施设备的管理,提高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益。

(二)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推广高效课堂教学典型经验,全面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益,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实施义务教育教学质量监测、评价、反馈和信息发布制度,建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教学质量标准和教学评价体系。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实施中小学教师全员素质提升项目,深入实施农村骨干教师培养计划,加强校本培训工作,全面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积极推进教师区域内合理流动,落实教师对口支援。

(四)加强学校文化建设和特色发展。加强校园环境建设,突出学校文化特点,体现教育功能和现代气息。突出学校办学特色,总结和发展学校独特性、创新性的办学成果,增强办学活力。

(五)推进现代学校制度。加强学校管理,进一步转变学校干部、教师的教育观念,提高校长专业素质和办学治校能力。积极推进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

 

四、实施步骤

(一)全市各义务教育学校对照《标准》,结合前期达标建设情况,认真总结经验,查找不足,改进工作,推进各项工作又好又快发展。

(二)各区县教育局按照本意见要求,制定本区县中小学提升达标工作意见,确保各项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地落实。

(三)从2013年开始,市教育督导委员会按照《标准》要求,采取多种形式,分步组织,对义务教育学校实施评估验收,到2015年底,使全市义务教育学校全部达到《标准》要求。

五、检查验收

评估验收采取督政与督学、全面评估与专项评估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督学责任区,检查《标准》实施情况。各区县人民政府组织对本区县义务教育学校进行评估检查;市教育督导委员会安排督学进行责任区督查,组织专家开展重点项目专项督导和重点抽查,对区县达标情况进行评估验收,并向全市公布。义务教育学校评估验收结果作为衡量区县义务教育现代化整体水平的重要条件。

 

附件:天津市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建设标准(2013—2015年)

 

天津市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建设标准(2013—2015年)

一、办学条件

(一)教育经费。

1.依据国家和本市规定,全面落实教师待遇。

2.生均公用经费达到市颁标准,并逐年有所增长。

3.规范收费行为,无违规收费现象。

4.财务制度健全,预算管理规范,账目清楚,提高经费使用效益,收支合理,勤俭节约。

(二)校舍场地。

5.学校规模符合国家设计规范要求,班额符合本市有关规定。

6.校舍场地符合市教委的有关要求,设施完善、布局合理、功能齐全、使用方便。有醒目的安全警示标志,

并设无障碍设施。

  • 运动场地铺设塑胶地面(或人工草皮)、塑胶跑道。

8.校舍场地定期维护、及时整修,常年保持良好状况。

(三)教学装备。

9.各科教学仪器、设备和课外活动器材达到市颁标准,能满足学生需求。

10.教室和专用教室的设施齐备、安全,达到规范要求。

11.仪器、设备、设施实现信息化管理,并及时保养、维修、更新、补充,完好率在95%以上,保证安全使用。

12.充分使用专用教室,陈列展示各类标本、仪器、设备。演示和分组实验开出率均达到100%。有组织地实施实验室课外开放。

13.小学和初中生均图书分别达到30册和40册。按有关规定建立图书补充、更新长效机制。图书馆、阅览室每天向学生开放,借阅覆盖率为100%,不断提高借阅频率。积极使用天津市中小学数字图书馆资源。

14.严格教科书循环使用管理,保证有效使用。

(四)学校信息化。

15.建有标准信息技术教室,学校实现宽带接入,校园网全覆盖,配备的多媒体设备能满足课堂教学应用。

16.为教师配备电子备课的设施及环境,制定学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发展规划,定期开展培训。

17.配备信息化专(兼)职人员,基本实现学校管理信息化,主要工作纳入管理信息系统。

18.具有独立的门户网站,及时更新网站内容,资源库建设符合市颁规范。

(五)生活设施。

19.各类生活、安全设施符合市教委的规范要求。

20.免费提供充足、方便、安全的饮用水。

21.设置满足师生需要的水冲厕所,保证清洁无味,确保冬季供暖,有无障碍厕位及相关设施。

22.安排就餐的学校须提供良好的就餐条件,学校食堂应达到食品卫生信誉度B级以上。无食堂安排就餐的学校,供餐单位应达到食品卫生信誉度A级标准及相关资质。

23.具备集中供热设施,保证冬季取暖。

24.卫生室建设达到国家标准,能够提供校内初步卫生保健服务;心理健康咨询室达到市颁标准,并有严格的管理制度。

(六)校园环境。

25.环境布置按照办学思想进行整体规划,布局合理,风格协调,实现净化、美化、绿化,体现生态化,突出学校文化特点,体现教育功能,具有现代气息。

26.门前整洁有序、通畅安全;独立围墙透景见绿。

二、学校管理

(七)办学思想。

27.根据素质教育要求,结合本校实际,确立育人为本、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体现时代特点和创新精神的办学理念,并转化为干部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促进学校科学发展。

28.坚持依法办学,体现强制性、免费性、普及性,确保公平性、公益性、普惠性。不办重点班或变相的重点班。

29.建设体现办学思想的学校文化,引领学校内涵发展。

30.关注弱势群体,保证残疾学生、家庭困难学生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等完成学业,让他们享受平等教育权利,确保适龄儿童少年不因家庭困难、就学困难、学习困难等原因而失学。

(八)班子建设。

31.校长符合任职要求,领导班子结构合理。

32.领导班子成员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思想解放,干事创业,遵纪守法,廉洁自律,作风民主,公道正派。

33.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和办学治校能力。善于学习,勤于思考,求真务实,视野开阔,勇于创新,逐步形成先进的办学理念和创立独特的办学模式。

34.具有较强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形成统一、协调的管理合力。

35.具有较强的服务意识,得到师生、家长和社会的广泛认可。

(九)运行机制。

36.实行校长负责制和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

37.校长履行法定代表人职责,落实校务会议制度,实行科学、民主决策,规范学校管理。

38.党组织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积极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保证和监督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和各项工作的顺利实施。

39.发挥教职工代表大会(或教职工大会)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作用,调动广大教职工积极参与学校管理、监督学校工作。

40.坚持开放管理,实行校务公开。落实家长委员会制度,采取多种形式,争取学生、家长、社区及社会有关方面支持、参与和监督学校工作。

41.内部机构健全,岗位设置合理,人员聘任规范,工作协调有力。规章制度科学完善,档案资料管理规范。

42.加强安全管理和安全教育。完善学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采取有效措施,提高预防灾害、应急避险和防范违法犯罪活动的能力,建设平安校园。

43.畅通师生诉求表达渠道、完善权益保障机制,妥善化解各种矛盾,建设和谐校园。

(十)教育科研。

44.积极开展教育科研,制定阶段性的教育科研规划和方案。紧密结合学校实际,组织全员参与教育教学课题研究。

45.健全科研管理制度,规范课题研究过程。积极实践,注重积累,不断总结经验成果。

46.积极开展教育科研总结交流活动,推广、应用教育科研成果,切实解决实际问题,促进学校工作创新。

(十一)交流合作。

47.积极参与均衡发展合作学区的各项活动,共享教育资源,促进共同发展。

48.推动学校与社区合作,学校资源定期向社区居民开放,并充分利用社区教育资源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共同建设学习型社区。

49.积极与本市及国内其他地区的学校开展教育交流活动,与境外学校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交流,并取得实际成果。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国际理解教育。

50.建立城乡学校合作机制,发挥各自优势,促进均衡发展。

(十二)办学特色。

51.认真总结和深化发展独特性、创新性的工作成果,加强宣传,扩大影响,形成一定的社会声誉。

52.根据学校历史传承或办学优势,确定、形成、发展学校的办学特色,不断提升整体办学水平。

三、教师队伍

(十三)队伍结构。

53.人员配置符合编制要求,各科教师和专业人员均具备任职资格,满足教育教学需要,有健全的工作规范和业务档案。

54.不断提升教师学历水平,小学和初中专任教师专科和本科及以上学历达标率均为90%以上。

55.专业技术职务(职称)结构合理,具备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教师所占比例达到或接近本区县平均水平。

56.具有一支人数不少于本校教师总数30%且相对稳定、年龄梯次合理的骨干教师队伍,有区级以上学科带头人,并能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57.按本市有关要求,积极推进教师合理流动,促进对口支持。

(十四)教师素质。

58.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热爱教育事业,有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为人师表,自尊自律,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学生。

59.有先进的教育理念,积极投入课程改革,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坚持教书育人,实施素质教育。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60.具备系统扎实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一定的教育理论,能运用有效方法,较好完成教育教学任务,能承担校本课程,指导社团活动。

61.按照国家规定提高教师信息技术素养。教师能够自主开发和使用课件。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有效整合和深度融合。

62.具有终身学习与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善于学习,勤于思考,注重总结,不断更新教育理念,优化知识结构,提高研究能力和专业化水平,主动适应教育改革发展的需求。

63.说普通话,写规范字。

(十五)教师教育。

64.按本市有关规定,组织全员继续教育,并取得明显成效。注重教学辅助人员的专业培训,提高培训质量。

65.重视教师和各类专业人员的政治、业务及有关理论的学习,为他们提供机会参加各层次的培训、研讨和交流活动,拓宽视野,提升素质。

66.落实学科带头人和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使用、考核等方面的制度,建立激励机制。

67.教师有较强的自我发展意识,有明确的自我发展目标和计划。学校支持、促进教师自我发展,有考核、有成效。

四、素质教育

(十六)课程管理。

68.树立新课程理念,落实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开发校本课程。

69.严格执行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不随意增加课时,不提高难度。

70.落实综合实践活动,广泛利用社会资源,保证活动课程的课时和质量。

71.认真落实有关规定,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取得明显效果。

72.根据不同年级的教育目标,制定并实施有利于学生树立自信、挖掘潜能、促进发展的多元评价制度。

(十七)德育工作。

73.坚持德育为先,全员育人,按照有关规定制定分学段的德育工作计划,落实工作要求,保证德育课程、德育工作融入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

74.德育工作机构健全,工作制度完善。注重并加强德育工作队伍建设。

75.创新德育形式,丰富德育内容。突出教育目标和活动安排的阶段性、层次性,提高德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强学生社会实践,使学生通过体验逐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

76.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严格见习班主任制度,提高专业素养。加强班集体和班级文化建设,注重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

77.加强网络德育教育,指导学生文明上网,自觉抵制不良信息,负责任地运用信息技术。建立学校德育网站,班级德育网页,充分运用网络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78.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按规定配备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心理辅导教育,关注个别学生的心理辅导和行为矫正,并取得良好成效。

79.密切与学生家庭的联系,办好家长学校,落实家访制度。构建学校、家庭、社会紧密配合的工作网络。

(十八)教学工作。

80.积极推进高效教学。校长、分管教学的副校长和教务主任经常深入课堂教学和教研活动,每学期听课分别不少于40、60、100节(兼课减半),并及时进行评价和指导。

81.严格落实规范的教学管理制度,提高教学常规管理水平。

82.大力推进教学方法与学习方式的改革,提高校本研修质量,推广和应用先进的经验和成果。研究、总结、实施适应本校实际的高效教学模式,大面积提高常态课堂教学效益。

83.科学评价教师的教学工作,分析学生的学习状况,运用评价和分析结果,改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

(十九)体育卫生。

84.认真贯彻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落实体育课和体育活动课,校园体育活动时间每天不少于1小时,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每年至少举办1次校级运动会。开展阳光体育活动,发展学校传统体育项目。

85.认真落实有关规定,每学期应安排6至7课时的健康教育,落实晨检制度,搞好传染病、常见病防控工作,做好学校控烟工作,控制近视的发生率,并取得明显成效。

(二十)艺术教育。

86.开齐、开足艺术课程,开展形式多样的艺术教育活动,提高学生艺术素养。

87.组织学生参加形式多样的艺术兴趣小组或文艺社团组织(每个学生至少参加一项艺术活动),每年至少举办1次校园艺术节,并积极参与各级学校艺术展演。

(二十一)劳动教育。

88.开齐劳动课程,充分利用校外劳动教育基地,进行相应的劳动和劳动技术教育。

89.指导学生家长教育学生积极参加家庭劳动,促进学生养成劳动习惯。

(二十二)课外活动。

90.坚持每周安排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并有专职或兼职教师进行辅导,学生参与率达到100%,个性特长得到充分的培养和展示。

91.广泛开展读书活动,积极组织形式多样的指导、展示、研讨、交流活动,提高学生阅读兴趣、阅读能力及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

(二十三)社会实践。

92.努力开发、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建立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基地,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活动。

93.加强社会实践活动,制定周密计划,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小学和初中每学年课外社会实践活动累计分别不少于10天和20天。

(二十四)教育质量。

94.小学、初中学生巩固率分别为100%和99%。小学、初中毕业生合格率分别为100%和98%。

95.学生有良好的行为习惯、道德品质,有社会责任感和社会交往能力,有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96.学生有较强学习愿望和兴趣、较好的学习方法和一定的学习能力。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初步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

97.学生体质健康达标率为96%。掌握2项体育运动技能,具有1项艺术爱好。

98.学生有良好的卫生习惯、生活习惯,自觉维护公共卫生。

99.学生有良好的劳动习惯,初中学生掌握初步的劳动技术。

100.家长对学校教育的满意度达95%以上,社区对学校教育的满意度达90%以上。

注:1.进入城市化的学校按评估标准执行,没有进入城市化的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实施。

2.有条件的学校,应安装直饮水设备(或直饮机),一般都应具有温水功能的饮用水设施。

 

来源:督导办

最近文章
Contact Us

We're not around right now. But you can send us an email and we'll get back to you, asap.

开始输入并按回车搜索